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1864 发布时间:2019-04-03 编辑:粟晓丽
三月的云南,春和景明,万象更新。新时代的春风,拂过生机勃勃的神州大地,吹入临翔人民的心田。这股暖意融融的春风,也饱含着华中大对临翔脱贫攻坚帮扶的拳拳之情。
人勤春早百业兴,干事创业正当时。3月27日至28日,校长李元元带着校党委校行政的殷殷重托和对帮扶人民的深情厚谊,千里奔波,率队前往临翔,走田间入茶厂访民情听民意,马不停蹄寻找致贫“穷根子”、探索脱贫“新路子”、谋划发展“新模式”,推进临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向纵深拓展,推动临翔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临沧市委常委、临翔区委书记尚东红,副校长许晓东,临翔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同参加。
以大格局扶贫推进高质量脱贫
自2013年起,华中大开始对口帮扶临翔区。2015年底,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正式打响脱贫攻坚战,华中大与临翔区更是结下了亲密的“战友关系”。
6年多来,华中大30余批500余人次帮扶干部带着真情与担当,踏遍临翔的山山水水、走遍临翔的村村寨寨,一个个帮扶项目在临翔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教育扶贫、规划扶贫、医疗扶贫、科技扶贫、消费扶贫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让临翔33万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华中大人的责任担当和真挚情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紧凑的行程中,李元元多次叮嘱学校派驻扶贫干部和师生:“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我们更要以大智慧大思路大格局,继续深化帮扶力度,不断拓宽帮扶领域,使脱贫攻坚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助力临翔实现高质量脱贫。”
图为李元元一行在捐赠仪式现场慰问支教的华中大师生。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临翔区一中,许晓东代表华中大向该校捐赠教育基金50万元和价值10万元的图书。李元元了解了该校办学状况,表示将在硬件设施、师资培养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他还询问了支教师生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并叮嘱他们:“教育能让贫困地区的人们增长智慧和见识,能从思想上精神上帮助贫困地区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我们要传递好这份理想信念的接力棒,一届接着一届教下去。”
图为李元元在蚂蚁堆乡卫生院与当地医务人员及公卫学院师生交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华中大在医疗扶贫上始终坚持的帮扶思路。在蚂蚁堆乡卫生院,李元元了解了群众就医环境,并与医务人员和正在当地开展实践调查的公卫学院师生亲切交流。他语重心长地说:“要深入真实的农村,了解老百姓对读书人的期待,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为老百姓多做实事。要继续发挥我们的医科优势,以健康扶贫为抓手,增强临翔医疗队伍力量,努力提升临翔医疗条件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根本之策
就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反贫困史上的重大战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对此,李元元说:“我们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实施精准扶贫,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真正激发出临翔的内生动力。我们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激发临翔的区位优势,将临翔的特色资源变成优势资源,将临翔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通过深入调研临翔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华中大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建立起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以精准脱贫为目标的“科技+产业”帮扶模式,目前已培育出“纯造普洱”和“叫雨山仙草”金线莲两大特色科技产业。
图为李元元一行见证校友企业认购蚂蚁堆茶厂茶叶。
考察蚂蚁堆茶厂时,李元元参加了校友企业认购茶叶仪式,并察看了“纯造普洱”发酵生产装置。仔细询问装置的加热原理后,他提出:“加热器件可以升级为微波,操作更便捷,加热更均匀,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做到提质增效。”
图为李元元一行参观校友企业项目云雾栽培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
在校友企业项目海力特集团云雾栽培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李元元与正在劳作的农民聊起了家常。“一个月工作多少天?”“一家人一年的收入有多少?”得知劳作的农民都是异地扶贫搬迁户,迁到驿亭新村以后,既住进了新房子,也就近解决了经济收入问题,李元元很是欣慰。他嘱托驻村干部“要重视校友在引资引智等方面的贡献,将高科技与当地资源结合起来,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也希望校友企业“继续强化以销定产策略,树立品牌意识,让农民安心劳作,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的翅膀”。
图为李元元一行调研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
听取了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汇报后,李元元说:“企业发展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充分结合,主动对接相关方向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书写新时代精准扶贫新答卷
从2013年到2019年,六年时光,华中大在临翔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全心全意谱写着生动绚丽的精准扶贫新篇章,收获着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2月13日至18日,临翔接受省级第三方评估检查验收,根据现场检查情况来看,有望实现高质量脱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六年携手攻坚结下的深厚情谊,让华中大与临翔区坚定了“脱贫不脱钩,减贫不减力”的未来奋进之路。李元元说:“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迫在眉睫,推动乡村振兴恰逢其时,布局新兴产业发展时不我待。我们要以更大谋划、更强统筹,助推临翔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借力而行,聚力而为,合力而上。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迅速推进。
图为李元元一行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领导班子及教师代表进行座谈。
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李元元充分肯定了该校扎根边疆奋力前行的办学情怀、低投入高产出的办学效益、为临沧市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对该校帮扶需求进行了一一回应。他强调:“华中大将以加快发展边疆高等教育的责任与情怀,助力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快速发展,为临沧市、临翔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亟需人才、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图为临沧市代表、临翔区代表和华中大代表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华中大与临翔区共建的华中科技大学临翔科技创新研究院也应运而生。
在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上,李元元指出,这是华中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在临翔的延伸,是临翔特色科技产业的孵化器,也是培养当地科研人才的摇篮。研究院将进一步推进华中大对临翔区的定点帮扶工作,服务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华中大的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临翔现有产业升级,培育新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全面服务乡村振兴,从而打造脱贫攻坚的“华中大样本”。
尚东红说,研究院的成立是临沧市、临翔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好事,必将为临翔企业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临翔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为临翔经济社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对临翔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从跨越千里送资送智,到在当地种梧筑巢引资育智,在助力临翔33万群众阔步奔向全面小康的征途上,华中大始终倾力而为、倾情投入。李元元说:“在脱贫攻坚战中,华中大是答卷人,临翔人民是阅卷人。华中大一定会以信仰、责任和情怀打赢这场战役,向党中央、向临翔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展望未来,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裕、乡村美丽的图景,正在祖国西南边陲徐徐展开……
图片由李祖元、粟晓丽、马明荃提供。